- 张晓华;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民办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学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POA理论,运用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手段,对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展开评估,探讨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发现,POA理论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参与度、增强学习信心、促进语言应用能力发展以及助力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2025年25期 No.313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天祺;邓洁;
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并将“三全育人”理念有效融入英语教学,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2025年25期 No.313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薛艳玲;
本研究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索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实践路径。通过剖析当前高职英语非遗文化教学在教材内容、师资能力、教学方法三个维度的现状与挑战,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教法创新—评价改革—师资培养”五位一体的协同融合路径,构建了一套系统化的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实践范式,旨在为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本土文化素养提供可复制范本。
2025年25期 No.313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徐莹;
实践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英语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根据课程性质与学情实际,从内容、形式和生态三方面出发:在专业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采取多样化的课程思政形式、构建课程思政的良好教学生态,使课程思政真正融入英语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培养兼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2025年25期 No.313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万学;
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对塑造国家形象、培养高素质传播人才、实现英语教育转型及促进文明互鉴均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针对培养这一能力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挑战,从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播主动性、挖掘高质量中国故事素材、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多元化的跨文化沟通平台、在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国风”和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六个方面,探讨了有效的培养路径。
2025年25期 No.313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谊;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外语教学理论,经过多年的研究及实践,该理论日臻完善。本文在分析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三单元为例,完整设计了“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并将其运用在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实践中,以探究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综合课中的应用。
2025年25期 No.31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兴梅;
多模态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学实践的有效展开须融合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课内与课外、个体与团队、自评与互评等多模态资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讨论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多模态资源,刺激学生多感官协同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多模态组合优势,并且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证明其可行性,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启示。
2025年25期 No.31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印睿;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以以考促学理念为指导,系统探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与具体实践。本研究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显著强化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实现了考试成绩与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步提升。
2025年25期 No.313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菊;
人工智能可以提供虚拟化场景,赋能英语数字教学资源构建,进而帮助学生基于自身特点开展个性化学习。本文以重庆移通学院英语类课程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学生学习投入的具体方法,以期解决人工智能“富资源化”与学习者学习投入度欠缺等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本文提出了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成果可视化、注重师生合作评价以及使用AI助教等建议。
2025年25期 No.313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翠华;
如何基于学生学习风格差异,制定高职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是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本文基于高职学生学习风格,详细论述学生在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学习风格上存在的显著差异,提出一系列个性化教学策略:为视觉型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图像、图表等学习资源;为听觉型学习者设计多样化的听力训练和口语交流活动;为动觉/触觉型学习者安排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项目。
2025年25期 No.313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袁一丹;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具有重要的沟通和交流功能。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具有跨文化国际视野的青少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分析英语学科教与学现状,并为英语学科的教与学提供一些启示。
2025年25期 No.313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怀玉;夏秸;
本文系统回顾了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上有关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应用ChatGPT的文献,总结了当前的热点议题,并梳理了ChatGPT为二语写作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发现,ChatGPT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自信心,提供高质量的反馈评估。然而,其应用也面临学术诚信、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挑战。本文提出应加强对ChatGPT应用主题的全面归纳,深入探讨其在不同教学场景下的具体作用和利弊,并利用大规模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更深入、系统的方向发展。
2025年25期 No.313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静;
后大学英语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面临从通用英语(EGP)向专门用途英语(ESP)的结构性转型。这一时期,ESP教学成为改革重点,但师资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系统性培训机制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本文探究高校教师ESP教学能力提升路径,以期通过教师自主发展、院校支持与社会资源联动,切实提升高校教师的ESP教学能力,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持。
2025年25期 No.31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淋婷;冯雪花;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本研究通过对知网中519篇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运用共词分析与聚类方法,对人工智能背景下英语教学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和教学模式等是当前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智能化、个性化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融合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
2025年25期 No.313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馥沁;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技术与人文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构建对提升高校教学生态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聚焦于人工智能(AI)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构建,旨在探索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辅助的学习共同体需要个体和群体的协同共建,通过对话、交往和合作,实现个性化交流与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本研究通过探讨人工智能支持下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具体策略和实践效果,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提供有效参考。
2025年25期 No.313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