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心怡;赵丹;
《诗经》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文本内容留有许多空白处与不确定性,后人对其含义理解莫衷一是。中西方译者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以准确传达文本意图。本文通过例证法,基于伊瑟尔“空白与未定性”理论,分析《诗经·国风》(许渊冲译本)的英译策略。研究发现译者运用直译、意译和增译的翻译策略对文本“空白点”与“未定点”进行处理,达到既尊重文本结构,又保证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效果。
2025年16期 No.304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胜男;臧学运;谷心如;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深入剖析《阿古顿巴》英译本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揭示译者如何适应原文生态环境,从而实现译本与原文在意义和风格上的对等。本文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译本是否达到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下的三维平衡,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2025年16期 No.304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茂丽;车海琪;
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出发点,通过探讨“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方面对译者翻译行为的影响,对《小王子》李继宏译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李继宏在译本中不仅保留了原作的童话色彩和哲理深度,还对一些文化特定元素进行了调整,以增强中文读者的接受度。同时,译者在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上的调整,也体现了其对儿童文学特点的敏感度和对目标文化的深刻理解。本文期望通过对译者行为的剖析,为《小王子》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2025年16期 No.30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殷健;陈彦彤;
典籍术语承载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综合译文的忠实性与可读性,提高对译文文化含义、知识深度与广度及传播效果的关注,将概念传播上升至文化传播。本文以《论语》中的术语“道”为例,提出了典籍术语翻译的多维音译方法,以期为此类术语的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No.30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韩若北;冯瑞贞;
本文基于《淮南子》的两版英文全译本,即美国学者约翰·梅杰团队译本以及大中华文库系列中由翟江月今译、牟爱鹏英译的译本,在功能对等理论框架下,在语言与文化层面探讨两版译文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期为后续中华文化典籍外译提供借鉴。研究发现,梅译本多采取归化策略,对国外读者更友好,而翟译本多采用异化策略,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
2025年16期 No.304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荷庆;沐永华;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称谓不仅是人物身份和角色的象征,还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文化背景等多重信息。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灵魂人物,拥有多个称谓,这些称谓既体现了他的身份、性格和经历,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对比杨宪益和余国藩《西游记》译本中孙悟空称谓的翻译策略,探讨译者如何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2025年16期 No.30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康康;杨柳;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一部代表作,傅雷译本以高超的翻译水准和独具特色的翻译风格,将这部著作呈现给了中文读者。本文选择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的傅雷译本进行探究,探讨汉译策略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应用。研究显示,傅雷在翻译过程中,通过精准的语言转换、巧妙的文化元素处理以及交际意图的忠实传达,成功实现了原文与译文在三个维度上的一致。
2025年16期 No.30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苏珏;
字幕翻译主要用于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其面临着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这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视角,以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的官方中英字幕为样例,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分析了字幕翻译的适应性转换,旨在为未来的影视作品翻译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2025年16期 No.304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邝曦妮;符绮雯;邹婧;王诗怡;曾丽婷;
博物馆是展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其展览文本的翻译能够将展品的信息、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国外游客,从而增进他们对相关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本文以广东省博物馆的英译展览文本为例,结合增、减、编、缩四种变译手段探讨了变译理论在博物馆展览文本英译过程中的应用,以提升译文质量并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从而为博物馆展览文本的英译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2025年16期 No.304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珊珊;姚琴;
为综合评价国内外AI大语言模型在农机领域的翻译能力,本研究构建涵盖该领域汉英双语方向的测试集,选取BLEU和BERTScore两个自动评估指标,对ChatGPT(4.0)、Claude-3-Sonnet、Gemini-1.5-Pro、文心一言(4.0)以及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五大机器翻译领域最新成果的译文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既为农机领域机器翻译系统的选择提供了实用指引,也为提升农机领域文本的翻译效率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5年16期 No.304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君;
近年来,刘慈欣科幻作品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其译介成果显著,但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相关研究不足。本文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诗云》的英译版为研究对象,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其翻译策略,分析该理论对《诗云》英译版的指导意义,旨在揭示目的论在科幻小说翻译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科幻小说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5年16期 No.304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龚玲;
“学习强国”平台作为聚合政治学习、文化交流与信息获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路径。该平台赋能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强国”平台资源进行有效对接与整合,能够催生契合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实现了教学效果与育人目标的有机统一,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2025年16期 No.304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少辉;王梅;刘月阳;黎莉;
大学英语是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中的重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提出通过建立“三级同向”教改阵营,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机制,搭建“一教三练”数智化教学管理平台,实施分级教学等路径进行教学改革。本文辅以具体案例分析,勾勒出以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为核心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貌图。
2025年16期 No.304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艺;
本研究以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为框架,探讨高级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本研究聚焦外语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引领的融合机制,旨在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挖掘思政元素,依托语言和学术训练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政目标的深度整合,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助力。
2025年16期 No.304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宇;
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革新使得开放、多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常态。随着整个社会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一流课程建设因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此,本文以一流课程建设的内涵为出发点,辨析线上线下混合式英语教学出现的问题,围绕一流课程建设途径加以探索,以期为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No.30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勃;
大学英语写作“金课”应该满足课程思政性、高阶复合性、思辨创新性、实践应用性以及技术多样性五项标准。基于产学合作的大学英语写作“金课”有利于学生认同课程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职场思维,提升实践技能与综合素养。大学英语写作“金课”建设要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复合型知识结构构建以及增进学校与企业的有效配合等方面着重发力。
2025年16期 No.304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爱青;
本文基于OBE理念,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忽视艺术生的个体差异、艺术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结合艺术生的特点与需求,从明确教学目标与成果、创新教学方法与评测机制、优化课堂环境与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艺术生大学英语课堂生态重构策略,为艺术生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标准,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打造富有艺术特色的课堂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025年16期 No.30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迎春;
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本文分析了大语言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发现,大语言模型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实时反馈机制及丰富的语料库资源,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自信。本研究不仅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语言学习体验提供了实践参考。
2025年16期 No.30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宏仁;梁娟;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教材的现状,结合“岗课赛证”融通等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以及课程思政融入、校企合作开发等新形态教材开发的新要求,探讨新形态教材开发的核心理念与建设策略,并提出基于新形态教材的教学实践路径,分析教学实践成效,反思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No.304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玥琪;魏冉;
超语是近年来国际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话题。鉴于国内学界对二语写作教学中的超语研究关注较少,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超语的概念及其内涵,回顾了超语在语言课堂和二语写作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功能及其影响,并展望了未来二语写作教学中超语研究的发展方向。
2025年16期 No.304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雪晴;汪睿;
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两所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半结构式访谈法,调查大学生对英语在线学习App的接受度和使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对于英语在线学习App的整体接受度较高,部分学生在使用态度和使用意向上持保留态度。同时,本研究针对英语在线学习App的尚存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期发挥线上教与学的最大优势,促进大学生的英语学习。
2025年16期 No.304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丛丛;崔娟娟;
本文探讨O-AMAS有效教学模型在军事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2022级学员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学期结束后,通过比较两组课程考核成绩、师生教学评价及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实验组在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教师评学与学员评教评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应用O-AMAS有效教学模型能够提升军事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善师生教学评价,并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5年16期 No.304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